博客
关于我
python 垃圾回收机制 以及 内存管理
阅读量:337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04

本文共 1122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Python 垃圾回收机制

什么是 Python 垃圾回收?

Python 不像 C++ 或 Java 那样需要提前声明变量类型,Python 允许开发者直接对变量进行赋值。这种特性使得 Python 成为动态类型语言。动态类型的核心特点在于:对象的类型和内存分配都是在运行时确定的。这也是 Python 被称为 "动态语言" 的原因。

Python 内存管理的三大特性

  • 引用计数机制

    Python 采用了类似于 Windows 内核对象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内存。每个对象都维护一个对指向该对象的引用的计数。当变量被绑定到某个对象时,该变量的引用计数为 1(除了一些特殊情况也会增加计数)。系统会自动维护这些引用计数,并在定期扫描中清理那些引用计数为 0 的对象。

  • 标记-清除

   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垃圾回收算法。系统会为每个对象分配一个标记,当引用计数变为 0 时,系统会将该对象标记为可回收。之后在内存回收时,系统会清理所有被标记的对象。

  • 分代回收

    为了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,Python 采用分代回收机制。对象会被分成几代,系统会优先清理那些被分配较多次的对象。这种机制能够有效减少内存碎片,提升垃圾回收的性能。

  • Python 内存管理的核心原理

    垃圾回收:不完全的内存释放

    当退出 Python 时,Python 并不会完全释放所有内存。循环引用或引用整个模块的对象(如 sys.modules 中的模块),在退出时不会被回收。此外,C 库分配的内存也不会被自动释放。

    Python 内存管理的优点

  • 开发效率:Python 不需要显式管理内存,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。
  • 内存安全:引用计数机制可以避免 memory leaks(内存泄漏),确保内存的安全使用。
  • 自动内存管理:Python 自动处理对象的生命周期,减轻了内存管理的负担。
  • 如何优化 Python 内存使用?

  • 避免循环引用

    避免在代码中创建循环引用,这会导致对象无法被回收,增加内存占用。

  • 使用 weakref 模块

    对于不需要长期保留的对象,可以考虑使用 weakref 模块来减少内存占用。

  • 定期内存释放

    在某些场景下(如资源密集型应用),可以手动调用 gc 模块来清理内存。

  • 使用第三方内存管理工具

    对于复杂的内存管理需求,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第三方工具(如 heapqcollections.deque)来优化内存使用。

  • 总结

    Python 的垃圾回收机制基于引用计数、标记-清除和分代回收,有效管理动态类型语言的内存。虽然在退出时不会完全释放所有内存,但这种机制依然大大减少了内存泄漏的风险。如果需要更高效的内存管理,可以通过避免循环引用和使用优化工具来进一步提升性能。

    转载地址:http://jcme.baihongyu.com/

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    MyBatis自定义类型转换器
    查看>>
    SpringBoot缓存入门篇
    查看>>
    机器学习(湖北师范大学教程)-极大似然估计算法
    查看>>
    2019年下半年总结
    查看>>
    读《红楼梦》有感
    查看>>
    【数据库视频之数据库视图】
    查看>>
    【数据库视频之操作查询(一)】
    查看>>
    【C# 重构】—参数化查询, 需要参数,但未提供该参数
    查看>>
    决策树(二)—— ID3和C4.5
    查看>>
    leetcode做题记录0059
    查看>>
    leetcode做题记录0062
    查看>>
    Leetcode每日随机2021/4/26
    查看>>
    Leetcode每日随机2021/4/29
    查看>>
    Java集合框架 List集合、Set集合、Map集合 学习泛型与包装类的装箱拆箱
    查看>>
    MySQL~教你满分回答什么是数据库索引? 索引的数据结构是什么? 什么是事务?
    查看>>
    操作系统~进程的状态、转换、控制
    查看>>
    操作系统~线程概念以及多线程模型
    查看>>
    数据结构~缓存淘汰算法--LRU算法(Java的俩种实现方式,时间复杂度均为O(1))
    查看>>
    秒懂HTTP之URL与资源
    查看>>
    Jmeter:性能测试中常见的名词(一)
    查看>>